重慶市印發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試行)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重慶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
渝府辦發〔2018〕135號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重慶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試行)》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9月13日
重慶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試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加強重慶市海綿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促進城市建設與生態系統和諧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以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5號)等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海綿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設中,充分保護、修復和恢復城市水生態系統,統籌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城市雨水管渠系統、超標雨水排放系統,實現雨水的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和利用,并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的城市開發建設方式。本辦法所稱海綿城市設施,是指落實了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的各項設施。
本辦法所稱低影響開發,是指在城市開發過程中采用源頭、分散的小型雨水控制設施,維持場地開發前后水文特征基本不變,有效緩解因不透水地面增加而導致的徑流總量、徑流污染、徑流峰值等增加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是海綿城市建設的主要途徑之一。低影響開發設施是指實現低影響開發目標的各項設施。
第三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城市開發建設活動,適用本辦法。
第四條區縣(自治縣,以下簡稱區縣)政府是海綿城市建設的責任主體,統籌本行政區域內海綿城市建設與管理。
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是海綿城市建設的綜合管理部門,負責擬定海綿城市政策法規體系,組織編制修建性詳細規劃,建立健全技術規范標準,統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組織開展海綿城市建設效果評估,管理重慶市海綿城市建設專家委員會。
發展改革、財政、國土房管、環保、城鄉規劃、城市管理、水利、水務、審計、林業、氣象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海綿城市建設與管理的相關工作。
第五條海綿城市建設應遵循“規劃引領、生態優先,安全為重、因地制宜,統籌建設、分類實施,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原則,統籌建設城市雨水、污水系統,逐步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目標。
第六條區縣政府應當將市政公用海綿城市設施建設及維護費用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在中長期財政規劃和年度財政預算中優先安排。非市政公用海綿城市設施建設費用由建設業主承擔,維護費用由該設施的所有者承擔。
第七條積極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多渠道、多形式參與海綿城市項目建設、運營維護和管理,提高運營質量和效率,提升服務水平。
第八條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逐步建立區域雨水排放管理制度,明確區域雨水排放路徑及總量,不得違規排放和超排。
第二章 規劃和用地管理
第九條城市總體規劃、相關專項(專業)規劃及詳細規劃應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科學劃定城市藍線和綠線,嚴格落實海綿城市指標體系。
第十條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會同城鄉建設、城市管理、水利等部門編制海綿城市專項規劃,依法報送同級政府批準,并將有關要求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
第十一條海綿城市專項規劃應當提出需要保護的自然生態空間格局,明確保護與修復要求;尊重自然地勢地貌和天然溝渠,優先維持原自然河湖水系,保留自然蓄滯洪區;明確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等目標并分解到控制性詳細規劃地塊,提出管控要求,確定市政公用海綿城市設施的布局及規模。主城區和規劃常住人口較大(100萬人以上)的區縣城區可以分總規和控規兩階段開展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第一階段將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等目標分解到排水分區,第二階段將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等目標分解到控規地塊。
第十二條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依據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組織編制海綿城市修建性詳細規劃,明確強制性內容和一般技術性內容,經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審查后,報同級政府審定。修建性詳細規劃應將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作為剛性控制指標,落實海綿城市總體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確定的控制目標與指標,落實雨水處理設施等海綿城市建設用地,進一步分解和明確各地塊單位面積控制容積等主要指標。
第十三條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將海綿城市要求納入建設項目規劃管控過程,在核發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條件函、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等時,對建設項目涉及的海綿城市要求進行控制、引導和協調。
(一)以劃撥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項目,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在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中應明確該項目開展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并將海綿城市建設相關要求納入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國土房屋主管部門應將海綿城市建設相關要求納入國有土地劃撥決定書。
(二)以出讓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項目,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將海綿城市建設相關要求納入建設用地規劃條件函。國土房屋主管部門應將海綿城市建設相關要求納入土地出讓公告,并載入土地出讓合同。
(三)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在建設項目規劃設計方案審查時按照相關規范標準,依據海綿城市修建性詳細規劃要求對海綿城市相關內容進行審查,并書面征求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的意見。
第十四條建設項目海綿城市規劃指標原則上不允許調整。如因特殊情況確須調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的,應報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審批,并提交年徑流量調整方案,經專家論證和公示后調整。涉及改變土地出讓條件或用地規劃許可證條件的,應書面函告國土房屋主管部門。國土房屋主管部門按照相關規定辦理變更劃撥決定書或者修訂土地出讓合同等用地手續。調整應保證項目所在地排水分區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總體要求不變。
第三章 建設管理
第十五條新城區(含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等)要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老城區要結合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舊房改造、老舊小區有機更新,以解決內澇及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為突破口,推進區域整體治理,避免大拆大建。
第十六條推廣海綿型建筑與居住小區,因地制宜采取屋頂綠化、雨水調蓄與收集利用、微地形改造等措施,提高建筑與小區的雨水積存和蓄滯能力。推進海綿型道路與廣場建設,改變雨水快排、直排的傳統做法,采用適用于大坡度道路的低影響開發設施,增強道路綠化帶對雨水的消納功能。推廣海綿型公園和綠地,通過建設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人工濕地等措施,增強公園和綠地系統的城市海綿體功能。加強對城市坑塘、河湖、濕地等水體自然形態的保護和恢復。
第十七條區縣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根據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確定海綿城市近期建設區域和建設重點,確保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面積達到海綿城市指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面積達到海綿城市指標要求。近期建設區域應當報同級政府批準后實施,并報市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八條新建、改建、擴建項目應當同步建設低影響開發設施。建設項目低影響開發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投入使用。
第十九條建設工程項目建議書中應有海綿城市建設適宜性的相關內容闡述,結論應明確是否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相關要求,并明確海綿城市建設投資匡算。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應對海綿城市建設目標、工程性技術措施、非工程性技術措施、風險分析等方面進行分析論證,并提出建設規模、內容及投資估算。
第二十條建設工程方案設計、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文件應當包含海綿城市建設相關內容,其內容和深度應當符合國家和本市相關規定和技術要求。
第二十一條城鄉建設、水利主管部門在對各自職責范圍內的建設工程方案設計、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進行審查時,應在重慶市海綿城市專家委員會中分專業抽取專家進行海綿城市專項審查,并在批準文件中載明相關批準內容。
第二十二條建設工程施工圖審查機構應根據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要求,嚴格按照國家及我市相關技術標準對建設工程海綿城市相關內容進行審查,并出具相關審查意見。
第二十三條全市各級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機構應當將海綿城市相關內容納入監督范疇,督促各方責任主體嚴格履職,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
參與竣工驗收的各方主體應嚴格按照國家及我市相關技術標準進行驗收。建設工程未按經批準的施工圖同步建設海綿城市設施及配套監測設施的,不得竣工驗收。
第二十四條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在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備案前,應當委托專業機構對海綿城市建設效果進行專項評估。評估結果不滿足相關規劃控制要求的,應當責令相關建設單位進行整改。
第二十五條居住小區、廣場綠地等項目及排水分區雨水排出口,宜同步建設水質水量監測設施。居住小區等項目污水排出口,宜同步建設水量監測設施。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后,配套監測設施同步移交運行管護單位,由運行管護單位按照有關規定向有關部門提供有效的水量、水質監測數據。
第二十六條對以海綿城市理念建設并通過竣工驗收達到海綿城市要求的居住小區實行星級評價制度。評價采取自愿申請原則,由重慶市海綿城市建設專家委員會按照我市相關評價標準對申報建筑小區的海綿城市建設效果進行評價并授予星級。評價標準由市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另行制定。
第二十七條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按流域組織開展建成區海綿城市改造,編制年度建設計劃,報本級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
對于已建成的建筑小區,可以通過以獎代補方式,鼓勵業主按照海綿城市建設要求進行改造。
第二十八條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建立、維護和管理海綿城市信息平臺。規劃、環保、城市管理、氣象、水利等部門,依托全市社會公共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實現將水體、氣象、排水管網和海綿城市設施等信息數據與海綿城市信息平臺共享交換。
第二十九條區縣政府要建立雨水徑流水量水質監測系統、河湖水系水量水質監測系統、重要海綿城市設施運行情況監測系統、降雨及城市氣溫監測系統,運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手段,開展海綿城市規劃、建設、運營管理和環境績效的全過程綜合管理,實現智慧水務和智慧城建目標。
第四章 運行維護
第三十條城市管理部門負責海綿城市設施運行管理的監督協調工作,其他部門按照職責要求配合做好相關工作。
第三十一條城市道路、綠地、廣場等市政公用海綿城市設施,由城市管理部門負責維護管理;公共建筑與住宅小區等其他類型項目海綿城市設施,由該設施的所有者或其委托方負責維護管理。
海綿城市設施的維護管理單位應嚴格按照國家及我市相關標準規范對海綿城市設施進行維護和管理,確保設施正常運行。
第三十二條城市管理部門應建立海綿城市設施的運行狀況檢查和考核制度,監督設施所有人、管理人和養護維修責任單位的日常工作。運行維護和監督管理信息定期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三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侵占、損毀海綿城市設施及配套監測設施。
第三十四條城市雨水行泄通道及易發生內澇的路段、下沉式立交橋以及城市綠地中濕塘、雨水濕地等設置海綿城市設施的區域,應配建必要的警示標識、預警系統和應急處理措施,確保暴雨期間人員財產安全,避免對公共安全造成危害。
第三十五條城市管理部門應當組織各海綿城市設施管理單位或使用單位編制應急處置預案,并告知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遇到緊急情況,海綿城市設施管理單位應當按照應急預案進行處置。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組織編制城市海綿城市設施應急處置綜合預案。
第五章 監督管理
第三十六條重慶市海綿城市建設專家委員會每年定期對各區縣海綿城市規劃、建設和運營維護情況進行評估,并將評估報告提交市政府及市級有關部門。對評估報告指出的問題,由區縣政府責令相關單位整改,并對相關責任人員嚴肅問責。
第三十七條海綿城市建設情況納入區縣年度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指標。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八條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本辦法施行之日,尚未取得方案設計批復的建設項目,應嚴格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相關要求,重新編制方案設計報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批準。
(來源: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